觀影/Netflix小房子大天地:住小房子也是種能耐


「小房子大天地」我才看了第一集,覺得它節奏十分剛好,也不是很純粹聊天或講改造技巧那麼乾。第一集的委託人是一對將要結婚的男女,他們從去年開始建造,原本以為三個月可以蓋好,但真的太樂觀,結果蓋了一年,多花了三萬多美金,進度還是差了很多。但他們一個月後即將要結婚、搬到另一州、換新工作,人生重大決定繫於一屋。主持人說壓力很大,而且怕沒弄好他們就決裂不結婚了。

他們蓋的房子真的不太大,二十五平米,要有起居間、廚房、浴室、寢室,還有一個燒柴的火爐。主持人來看房子的第一天就說他們這樣過不了 消防法規,因為前面有火爐,就必須要有逃生通道。哇哦!這是我第一次在居家改造節目聽見消防法規這件事!幸好美國房子多是木造,馬上規畫切出一個逃生通道,又略行巧思加成了一個小露臺。

房子的男主人有一個嗜好是彈班卓琴,而女主人喜歡縫紉,她有臺縫紉機,然而,在小房子裡互相干擾的機率是百分之百。主持人要他們回去先試著兩人在近距離彈班卓琴和縫紉,習慣互相忍耐。男主人倒還好,女生快瘋了,她本來就不喜歡班卓琴的聲音。主持人給委託人的另一個作業是請他們先打包要搬過來的東西,然後大家把一箱箱的雜什放進未完工的小房子裡,原本預定要放冰箱、沙發、洗衣機等的地方全都不准放箱子,委託人馬上知道他們的減量生活還不夠,摸摸鼻子回去重新選擇。

二十五平米真的不大,兩個人要在這樣小的地方共同生活,一定會有很多磨擦,而且他們又是結婚、換工作、搬家一起來,重大生活改變會讓人心更加動搖不安,如果不能先做好心理準備,只會讓感情在其中消磨殆盡。而這並不是住進小房子的初衷啊!他們是想要節省未來租屋、買大房子的開支,並簡約生活,才打算搬進小房子的。主持人給他們的功課真的實際又有效。

但主持人也不是硬要他們未來都要在同一空間中互相忍耐,畢竟緬因州冬天來時又出不去,只能在屋裡,要是這樣一人彈琴一人縫紉互相干擾,簡直要逼瘋他們。主持人努力找出一個角落,透過旋轉書架、拉式隔板、隔音材料創造了他們稱為「安全區」的地方,可以讓先生在這裡拉上門彈琴,太太也可以在這裡縫紉。

小房子真的很小。我覺得不管中西,能夠放棄大房子住進小房子的人,對冗物的容忍力應該很低,也喜歡更簡潔的生活方式、有一物多用的智慧。環保做到後來,其實不是「怎麼回收」,而是「怎樣更少買」,回收再製也需要投入資源,從根源開始少買,或者一開始就買品質好的以避免要買很多次,都是一個方法。看人如何在住進小房子前取捨,也是一種修練吧!

0 Comments

【留言請注意禮貌,平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