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摺紙動物園》:從〈測字〉中見作者的中國焦慮及懶惰



本書上市時似乎風評甚佳,挾帶獎項收獲了許多讚譽,我在去年底時參加朋友贈書抽獎,有幸獲贈一本,最近打開,卻對網上的好評和讚美發生疑惑。前半的篇章還滿好看的,〈書的形狀〉讓我想到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那種詩意,〈形變〉透過對「靈魂」的改寫,也頗有趣味,但到了〈測字〉,那種時刻縈繞不去的「中國怎麼還不變強」意味沒變,小說構篇技巧倒是下跌很多,我和朋友講了一下,想想乾脆梳理發文。




故事透過來自美國德州的小女孩莉莉的眼睛展開。莉莉和父母從東部搬到德州後,一度十分羨慕那些知道怎麼騎馬的朋友,後來她藉著參加娃娃角力賽奠定了自己的信心。因為父親工作的緣故,搬到臺灣的美軍基地後,陌生的環境和因為她的便當排擠她的同儕,讓她再次不安,想要騎上田邊的水牛,找回過去的榮耀感,相信一切會變好。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這個騎牛的舉動讓莉莉認識了甘先生和他收養的孩子陳家峰。在他們數次的交談中,甘先生透露了他的前半段曲折人生:在民國初年被家人送去美國上學,在日本侵華時一時軟弱沒有回中國,後來才離美回中,一下船就報名參軍,加入了國民黨隨地募兵的隊裡,前面是日本軍隊,如果不前進,回頭卻是國民黨軍隊拿槍對著叛逃者,他只好一直打一直打,最後和朋友偷了船想偷渡到香港,卻漂流到台灣。

一心想到美國打棒球、以泰德威廉斯為偶像的陳家峰,還給自己取了個英文名字泰迪。他是島上二二八事變的受難家屬。甘先生為他經營小雜貨店的舅舅、舅媽工作,二二八開始時,這對本省人夫婦為了保下甘先生,被指為叛國賊,放火燒死;而泰迪的父母想在二二八這天憑悼家人,也被判處死刑,所以甘先生就收養了泰迪。

在這中間穿插故事的是「測字」這個元素,初識甘先生後,他為莉莉莉測了字,從英文字Autumn轉到秋字和愁字,而後莉莉傾訴了她被排擠的煩惱,甘先生給了她一面寫了咒語的鏡子,要她去反照排擠她的人。

莉莉在學校成功用鏡子嚇走帶頭霸凌人的蘇西後,對甘先生敬佩不已,完全拜服了「測字」的威力。

這才有後續藉著一個又一個的字,串起的長篇歷史橋段。

做為主要視角提供者的莉莉,作者顯然是想藉她之眼顯示出群體霸凌中兒童的殘忍,同時也利用她「不解世事」的設定,讓她擔任傳遞消息的角色,以及襯出世事在她所不知道的地方,以極為可怕的方式發展。

這個手法和魯迅的〈孔乙己〉十分類似。〈孔〉文中,作者透過咸亨酒店小夥計之口來敘述當年孔乙己特異的行止,以兒童之眼觀之,孔乙己身穿長衫作為卻和短衣幫沒有兩樣,他莫名堅持著「有讀過書」的表面形象,事實上既不工作又偷別人東西,還欠酒錢。

兒童看見所有社會化禮數下的真實,包含孔乙己的自欺欺人,與其他客人對他的嘲諷。

有趣的是,當年魯迅寫〈孔〉時,是想諷刺舊社會裡死巴著讀書人面子不放的那些陳腐之人,想讓他們放棄舊中國,更加進步;但劉宇昆卻在〈測字〉試圖宏揚中文字的偉大與中國怎麼還不強大起來、抵禦外侮的焦慮。

所以在莉莉的行為裡,她被班上的帶頭人蘇西霸凌,是因為她「帶了家裡幫傭林阿嬤做的中國菜便當」,所以笑她會生「黃種臭娃娃」。莉莉與她的同學用嘲笑、討厭與害怕推出來的,就是作者想表現此時駐臺的美軍家屬對臺灣人、黃種人的輕賤與歧視。

而甘先生初次為莉莉測字時提到的「Gook」,解釋了這詞的演繹來源其實是韓國人稱呼美國人,卻被美國人誤以為是自稱而來。作者透過甘先生之口說:「所以美國兵開始叫亞洲人『gook』的時候,並不知道他們其實是在講自己。」

這裡約莫是作者對黃種人歧視的一個小反擊,帶有一種知識的驕傲,忽視了不管美國人用什麼語詞表現對黃種人的歧視,那個意義不會改變,而像孔乙己對小夥計一樣,說著:「你知道茴字有四個寫法嗎?」那樣無用且炫耀。

甘先生在此篇中被形塑成一個來自中國,受過高等教育,有良心又無辜的人。他的自我認知始終是中國人,也覺得臺灣人就是中國人。而莉莉的爸爸做為情報人員,工作是幫助國民黨清掃島上匪諜,穩住對臺統治。在故事中,父親算是一個不太被著墨的工具性角色,透過他反映的是國民黨從中國敗退到臺灣後,對下屬及治在地民眾的態度。

甘先生回中國參軍時,加入的是國民黨的軍隊,作者描寫了他在其中經歷的不快,又寫他對共產黨的同情和理解。等到甘先生偷渡來臺,他認為——作者也利用莉莉父親的文件來表現——省籍情結是國民黨統治中一定要面對的問題,而且本省人很可怕,國民黨手更狠。

說到底,在這眾多角色和立場對立存在的故事裡,剝除了敘述後,讀者會看見只有共產黨和甘先生本人是形象清新而值得喜歡的,其他不管是想幫國民黨統治臺灣的美國人、強力鎮壓本省人的國民黨、和燒人不講道理的本省人,都非常可怕。

「測字」在這個故事裡,是甘先生炫耀知識,編織說法的載體,我相信對外國讀者來說應該充滿了東方風情,有著倍於我者的魅力。然而,做為應該貫串小說的主要概念,它又被用得太平鋪、太沒有技巧。

甘先生講古的大段敘述更讓人翻白眼,將歷史用一個人單一講述的方式呈現出來,簡直毫無技術性,是「因為這裡必須知道這段歷史,所以我讓他讀稿講出來」那樣。很明顯感覺到作者懶於經營。

在故事裡的一些個人認知也讓我覺得很奇幻,大概是這篇中的奇幻成份吧!比如說,莉莉聽泰迪說想要去美國打棒球,覺得「來自臺灣的中國男孩要替紅襪隊打棒球」很好笑。而後,談到china這名字,甘先生覺得所謂「中國」這詞,沒有真正的魔法,所以要用「華」字代表,一下子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綁成同綑包,說我們像野花一樣,春天來時會再次盛開。

也許莉莉對臺灣的知識的確不夠,所以會和她以及她的同學一樣,把所以講中文的都視做中國人,甘先生則是大外宣的副產品,不管他人意願,就是要大中華。

最後透過莉莉的偷聽,簡直是如實轉述了莉莉父親對刑求的描述,再次對國民黨和美國的形象塗上了不人道的濃墨重彩,升華了無辜的甘先生,與更無辜,年輕又懷抱夢想的泰迪。

莉莉的父親認為「在某個時候,某個地方,這世界已經錯得可怕」,然後調職回美,而莉莉深受測字的魅力影響,想成為測字師。

文章最前面的水牛再次出現,freeze被穿鑿附會,取下了自由。

但我其實無法從這篇中感受到「自由」的元素,按理說,做這樣前後呼應的設計,它所昭示的重點會是貫串全文的存在,然而本篇談了黃種人歧視、國民黨又爛又壞、美國為其幫凶,就是沒有在談束縛與自由。

也許莉莉在水牛背上感到的是逃離同儕排擠的「自在」,這是小我的心境,和所謂自由,可差遠了。

沒關係,這也許是作者傳達出來的訊息,他也不懂,所以他無法準確表達出來。

因為我們懂,所以才感到很奇怪。

《摺紙動物園》我尚未看完,但這篇真是讓我看了覺得要整理想法後快速發一篇文,因為前幾篇的表現都還不錯,就是作者的強烈的「憂華不強」情緒讓我覺得很煩,到這篇突然技巧下滑,但仍然憂華,這盤菜就炒得很難吃。

一樣是華裔作家得過星雲獎、雨果獎,我不免會拿劉宇昆和姜峰楠對比,真是高下立判。姜峰楠在經營構局上靈光巧妙,不會把應該做為表現重點的部分,用平鋪的方式帶過去,他敘述的故事帶很多勾子,讓讀者一點一點被吸引,又摸不著頭緒,最後像一道驚雷照見了真相,全部碎片瞬間歸位,格局宏大深遠,讓人印象深刻。他不靠什麼東方想像去賣弄風情,吸引西方讀者領取這些去拼合自己的視野,上下交相賊。

姜峰楠要講的故事和道理是一體的,因為互為所見而迷人。

劉宇昆的傑作若僅是如此,我覺得真是讚譽太過了。

5 Comments

  1. Ken Liu是美國人,多看幾本他的書就會曉得,他的焦慮主要來自於美國人在世界各地所犯下的反人類罪行。在這一點上,他毫不懶惰。你所謂的焦慮與懶惰,反映的是你自己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不特別解釋,我還真的讀不出來他的內容是在反映美國人在世界的各地所犯下的反人類罪行,我看見的是他運用了很多東方的元素,特別愛用,還有對於繁衍的焦慮,這是直接從文本可以看出來的。他可以不要用東方元素,但他卻在《摺》裡面如此愛用,你要對此做什麼詮釋呢?

      刪除
  2. Ted Chiang的過人之處在於他的科幻創作,不以情節安排或人物描寫取勝,他所關心的是概念性的突破。他並不在意你所謂的「經營構局上靈光巧妙」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他不在意,與他所呈現出來的結果是兩回事,他若不在意而能有經營構局上的巧妙,自是他筆力高深。我喜歡他的作品有這樣突出眾作的特色,無礙於他是否非常用力去經營。

      刪除
  3. 為你的洞見喝采! 從得獎作「摺紙動物園」到問題最大的「測字」,作者持續以刻板印象在書寫他自以為政治正確的美國人、中國人、華裔美人和台灣人,對華文文學熟悉的話,根本完全看不到他的概念是突破在哪。與姜峰楠一比的確是高下立見!

    回覆刪除

【留言請注意禮貌,平和討論💪🏻】